幸運女神依然眷顧著我,冬季一開始就得到雪山HOTEL的工作了,因為澳洲景氣也不好,各行各業都不缺人,很多背包客都因為找不到工作回家鄉。

 

想想這四個月真的收穫非常多,首先是認識了世界各地的人,還有一些背包客教我open-mind,之後我就算坐公車走路逛街旅行,都可以結識新的朋友。我開始感謝研究所的教授教我的認知心理學和系統動力學,讓我兩年的研究所一點也沒有白費,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是過去學習的東西都變成我現在認知的基礎和養分,比如說我現在住在sydney的一個便宜backpacker,這家是印度人開的,裡面的backpacker也多是中東人,還有一些歐洲人,老實說一開始我很不能接受他們的廚房,以我們的標準來說,真的是太髒了,餐盤就算洗完後面也還有菜渣,桌子永遠都黏黏的,冰箱一好幾盒很像泥巴的東西,也弄得整個冰箱味道怪不可言。後來我把我自己放空,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看這些東西,因為我跟韓國日本香港泰國人‘法國人’巴西人‘哥倫比亞人’澳洲人‘等等等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住過,真的,每個國家對同一件事情文化價值觀落差很大,更不要說問文化下的個人差異更大。今天晚上我看印度人在煮飯,就跟他們一起吃,冰箱那一堆像泥巴的東西就是做烤餅的原料,還有把某種豆子泡過加上某種醬放在平底鍋煮,搭配紅辣椒粉’咖哩粉‘洋蔥’番茄醬‘就做好一鍋應該是咖哩的醬了。真的超級辣~我以為我很能吃辣的人,嘗一口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不過如果搭配烤餅沾著吃或是和在飯裡,非常好吃喔!!會停不下來。現在我也慢慢可以接受他們的乾淨標準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再來是各國的口音有時候真的會有困擾,法國人p跟h總是分不出來;澳洲人講話特快有時還不管文法,字字連珠似砲;南美洲人總是夾著像是"La"的音;日本韓國雖然重音都超重連不用發這麼清楚的音也很用力,像是sydney會發"西的泥"特別是日本人有時會夾著"ㄗㄨ˙"的音;印度人我總覺得英文應該不是他們的母語,比較像地方方言,明明都在講英文怎麼覺得他在講某個原著民語;泰國人會拉尾音和似華語的清音,比如說badminton,念"八manㄊㄥ"。有鑑於此,若不是很熟的朋友或是有網內互打免費的朋友基本上都會傾向於用簡訊,不然越講越灰。

 

一開始剛來的時候我就打定主意要不斷的練習聽跟說,所以每天就是party不斷,最高紀錄一周跑8攤,而且刻意不接觸台灣人的網絡,強迫浸泡在沒有中文的世界,去面對所有的問題,現在覺得很棒,只有把自己丟在舒適圈之外才能成長才能擴大舒適圈。另外透過一些網站找交換語言的夥伴,很幸運的,我遇到一個老先生,當了30年以上的英文老師,雖然只跟他用mail聯絡,不過他幫我修履歷,還有每一封我傳過去的信他都會幫我修文法,讓我從一開始很痛苦的寫mail到後來可以隨性的寫出我想的東西,他也是一個很好的詢問者,我把我知道的認知心理學和系統動力學跟他講,結合我對金融市場的看法,跟他說金融風暴是如何發生的,未來可能走勢等等如果我們沒有這些深入的對話,我想我就一直只能停留在吃飯喝酒這些很表面的語言表達上。另我也認識了一個澳洲女生,她是一個很特別也很有深度的人,現在在雪梨大學讀博士班,同時她之前在台灣工作過2年,中文很好,也是我在這裡的堅強夥伴之一。在這裡也認識幾個泰國日本韓國人,雖然他們都回國了,不過也持續的再連絡,我想是可能可以發展成一輩子的堅貞夥伴。還有很多幫助我的人但我在寫下去可能要寫到天亮了。

 

 

 

今年打算訓練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做"的能力,因為沒有執行就都是屁,同時這也是背包客所該具備的能力:隨機應變與執行力。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順利,在雪山度過冬季,可以練滑雪還可以身兼數職,他們有跟我提過能不能兩天做housekeeper 兩天kitchen hand 兩天waiter 這當然對我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如此一來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旅館業。

 

 

還有我已經搬過三次家了,行李怎麼還是很多,每次搬完隔天都腰痠背痛…一點長進也沒有 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m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